分隔線




疫情爆發時,差不多2021年五月中,離這篇網誌也不過一個多月時間.....感覺已好久。

群聚感染接二連三出現,以我對人行為所知,想該有段不與人接觸的時間;在政府發布命令之前,已聯絡學生停止上課,直到疫情終止那天,但...

疫情會有終止的一天嗎?
我想沒有。

它將是某種掛心的厭惡或夢靨,不定期復出現騷擾存活者的往後人生。

過去的日子,除了上街拍照、喝咖啡、閒晃之外,習慣待在家裡,家裡有所需的全部,所謂隔離、封閉.....對我而言沒有太大感覺,這些年拍的照片夠整理一輩子,家裏的咖啡也一直能滿足我,此外有好多的事情夠忙。

像是

教學的工作仍進行著,只是轉換成不見面的上課模式,時間更自由,服務更好;這是準備了很久的教學轉型,疫情的來臨只是催促這模式提前執行,特別是全球的疫情爆發,讓我更關注於完善這套教學系統。

音樂作品的發行工作仍持續進行著,悲傷夜市裡大橋頭的發行問題開始解決,也許再過幾周就能全球上架整張專輯,想想竟遲了六年。

而所擔心的、疫情前正忙著的事:爵士大樂團鼓手、品牌代言、網路教學課程、Youtuber.....全在此時被迫發生轉變,得開始適應未來。

理所當然的那些

怎麼人們都以為這傳染病就像一場颱風,或者地震那樣的災變,過了之後,除了被傷及、奪去生命財產的人之外,所有人都會重回到「軌道」上?

殊不知這軌道是大量且漫長碰撞後,在人短暫的半生中暫時累積出的寧靜模式,如同運轉中的攪拌杯裡,流速緩慢的那一角落,不是理所當然的常態。

祖孫的碰面與擁抱、朋友們一起喝的那杯啤酒、車窗吹進來的海風、火鍋聚會.....有太多,即使不消失,也都不一樣了;我們開始要與許多理所當然道別,無論是有意識或被迫。

戰前、戰後

雖然之前的人生也被些事件分割隔成不同時期,然而這回、這條分隔線,由全球流行的傳染病劃下,像深埋在地層中的某條特殊顏色的線,紀錄翻天覆地的變化、人類共同命運的改變;像「戰前、戰後」。

懷念

爆發前幾天,我的生活已經持續好幾年沒有變化,每天自然醒、與太太研究早餐、聽音樂,看海、尋找沒喝過的咖啡店、逛傳統市場...

分隔線出現的瞬間,傳訊息要學生別來上課的瞬間,我已開始懷念。

最近一次去慈聖宮,吃涼拌韭菜、鯊魚煙,盤算上午就在廟埕「綵罐」飲祕魯...

最近一次去黑點雞肉飯早餐、去基隆小A蟹麵老闆娘招呼我吃石花凍拌綠豆粉、去斗南沈祖廟那滋味複雜的豬腳麵.....以及或遠或近,沒想過會失去的人生體驗...

特別是某些在當下就知道,往後必掛心的時刻。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