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寓廚房很爛


住在快四十年的老公寓,常常想著要換房子,
不管怎麼看怎麼挑,即便新成屋一堆,
也很難在其中找到有好廚房的屋子;

所謂的好廚房,要能符合烹調的習慣,
台灣人的烹調習慣以煎煮炒炸燉居多,
但人口較密地區的屋子空間受限,
規劃時分配給廚房的容積更小,
導致大多廚房都有擁擠、物品過多、通風不良的問題,
加上飲食、烹調手法愈來愈多元,
使得現有的廚房愈來愈難用,
整體來說,台灣廚房的問題在於:
  1. 沒有適當的採光與通風
    燈光太暗,甚至沒有對外採光的窗戶,通風也差,
    炒菜的油煙即便由排油煙機抽走,也在防火巷之中瀰漫。
  2. 空間太小
    不僅空間不夠,插座也太少,
    很難安排各種功能的廚房用具,
    如果想要玩烘焙,少不了要攪拌器、烤箱之類的設備,
    如果加上洗碗機、容量方便調度的冰箱、各式鍋具、麵包機、飲水設備...
    往往部分設備要堆到餐廳或其他居家空間中。
  3. 流理台設計不良
    第一就是高度!傳統不鏽鋼流理臺的高度對現代人來說太低,
    站著切菜洗碗很容易腰痠背痛,
    切菜備料的過程也是空間安排的頭痛時間。
料理本可以優雅愜意,讓整個過程是一種享受,
但我們社會裡對於「煮飯」的見識狹隘落伍,
稱不上「烹調或料理」,
僅止於維持生存必須的食物供應、
廚房裡弄出來的是三餐,「桌上的食物與吃飽與否」才是重點,
廚房裡那個人的感受不被重視;
這反映著對於家務操持者的不尊重,
甚至多數家務操持者也不感覺受到壓迫,
因此不認為自己應該過著更好的生活。

如果以為這是一種老世代才有的觀念,
那就錯了,
看看新建案裡對廚房空間的安排,
許多廚房空間甚至小於陽台,
有舒適運作環境的廚房所佔比例不多。


關於「近代台灣人的廚房設計普遍不理想,不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」
其實是結構性問題,
我們從先人身上所承接的物質不安、不滿足感,
導致我們習慣將注意力集中在爭取更多可量化的資源(如錢),
或是可間接爭取量化資源的能力(如權),
至於生活品質則被視為一種消耗,應被轉化為爭取資源的籌碼。

我們應開始思考更廣義的價值,
讓生活過得有尊嚴,
就從廚房開始,尊重家裏使用廚房的那個人吧。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