廟宇是台灣的文化重鎮,不應輕言重建


林口竹林山觀音寺,曾是我最喜歡的廟宇,
古老的建築、典雅的格局與廟裏裡沈靜的氣氛;
青黑色石材(可能是觀音石)經來往人群踩踏、觸摸後的圓潤暗澤...
那是夢境中才能有的場景,使竹林山觀音寺透著靜謐的魅力;
她曾是台灣最有氣質的古廟,更是許多傳說與野史的故事中心。

後來廟方花了12年20億,拆掉了本體建築,計劃了金碧輝煌的巨大新廟,
容納更多的香客與香油錢,重建的漫長期間,則以大型的鐵皮屋繼續營運;
新廟落成,富麗堂皇的新觀音寺,恰與台灣民生凋敝形成對比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分隔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所謂廟興地方興,古廟與一地區的文化發展也必不可分的關係,
許多舊時代經濟樞紐與人文薈萃之地,必有廟作為重大發展據點,
廟方除了把廟當成企業經營,也應了解到自己對於這個社會,
背負著相當重大的文化責任,
也更由於宗教單位的營運較一般企業不同,
對於社會大眾、對於公家單位,有種特殊的影響力,
更應當致力於文化的發展與保存,
這是任何宗教團體所能做,對這個社會最長遠的好事
沒以任何一種文化資產能不靠時間累積而具有價值,
這價值也不應以兌現做為思考角度;

這是一種結合了信仰的文化責任,而不僅靠信仰盈利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分隔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這兩天走了趟金山,
金山的慈護宮,一個古老卻真實的廟宇,充滿生活氣味與痕跡,
像這樣的廟宇(甚至更加古老的),他們是台灣先民的生活場景,
更是整體人民的文化寶物,現已開始準備破壞並立新,
台灣有多處的廟像慈護宮,即將遭到破壞;
或者像竹林山觀音寺,只剩下同名的一坨巨大新建築
希望這樣的事情能終止,朝向更有深度、更美好的未來改變。
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