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浪者從哪裡來? 狗篇

流浪狗與流浪貓的狀況不太一樣,在都會區流浪貓的數量比例稍高;而流浪狗則在都市的邊陲地帶為主,尤其是銜接郊區的位置。想一想,不難發覺鄉間在陸上趴趴走的狗較多,鄉間的狗不太被認作流浪狗的,那是一個狗與人共處的社會;而到了郊區,例如大台北地區的邊緣市鎮,深坑、石碇、內湖、南港、淡水、金山…這類地區,路上遊蕩的狗雖少,但就屬無人照顧的流浪犬居多,到市中心則不容易看到流浪狗的蹤影。除了捕狗大隊處理而造成這樣的現象之外,更主要是因為流浪狗問題是由邊陲地區所拓展開來的。

流浪狗對環境造成的主要困擾有:衛生問題(便溺、氣味、疾病、跳蚤等)、安全問題(攻擊人、車)等。

由於狗不像貓適應力那麼強,所以曾經由主人飼養的狗狗,一旦遭到遺棄,在外面的世界通常活不了多久;除了被車子輾過、生病死亡之外,多數會被捕狗大隊抓走,最後在收容中心結束生命,這是多數遭到遺棄的犬隻下場。若每隻遭到遺棄的狗,命運多半雷同,那又怎會有流浪狗問題呢?早該全部消失了不是?

幸福的狗的幸福,多半雷同;不幸的狗卻有各種不幸(又被我偷了一次)。其實主要的流浪狗出現在郊區的農舍、工廠、魚塭附近,這些狗的身分有點曖昧,有時有人飼養,有時卻無依無靠。例如:

有些工廠,為了安全問題,會招待食物給流浪狗,甚至將狗拴在工廠門口。相信有些人會有這樣的經驗:開車到鄉下,一靠進某家工廠或養殖廠,一堆的看門口狗從裡面衝出來對著你狂吠。這類的狗因為在固定地方搭伙,會對這些飼養者忠心耿耿,有時為了保護牠們不被捕狗大隊抓走,甚至飼養者會為她們戴上項圈(雖然有時項圈不管用,捕狗隊照抓)。

一方提供食物跟居所,另一方提供安全警戒與財產保護。這樣的關係大多很合諧,狗兒們落地生根,也開始繁衍,世代忠心幹活。但總有些不幸的例子,一些沒良心的主人在工廠休息,或結束經營的時候,就將這些狗放任不管,狗群們只好帶著一家老小開始流浪;經歷大小地盤爭奪,最後流落市區乞食,然後落入捕狗隊手中。

另一種更悲慘的,曾經出現在關閉的漁塭。曾有魚塭主人將捕獸夾放置在狹窄的漁塭走道上,讓這些幫他看顧漁塭的狗踩到捕獸夾之後跌落漁塭淹死;或者工廠關閉之後將狗栓著或關著餓死。僥倖不死的、無主的野狗們,容易成群結隊。由於對人的不信任,會發生攻擊居民,破壞財產(作物或牲畜家禽)的事情。

下一篇文章將討論到撲殺所造成的流浪狗社群結構改變,簡單地講就是撲殺讓我們今天在路上看到的流浪狗變得更麻煩。

留言